混凝土既是城市历史的基石,也是未来发展的蓝图。作为地球上消耗量仅次于水的物质,混凝土在全球基础设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目前全球每年使用量达300亿吨,这一数字是2000年的两倍,主要驱动因素是新建基础设施需求的激增。
混凝土由岩石、砂石和水泥制成,是构建现代生活脉络的关键材料:高速公路、桥梁、隧道、水坝、溢洪道等基础设施,以及无数商业和住宅建筑都离不开它。尽管其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,但在当今建筑结构中,混凝土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然而,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8%,是实现气候净零排放目标过程中普遍公认的一大障碍。
这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:这种起源古老、对气候危机有着显著影响的材料,能否实现转型,成为未来可持续、有韧性且能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设施的基石?
气候变化推动了对更高强度、更具韧性的混凝土的需求,而混凝土在使用寿命和性能方面历来面临重大挑战。这些问题包括:土壤侵蚀(盐分侵蚀会加速结构劣化)、腐蚀,以及碱-硅反应(ASR)——水泥中的碱性物质与某些碱骨料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开裂和耐久性下降。
这些问题会降低设施服务效能,引发结构渗漏,并造成高昂的维修成本。
通过重新审视设计与建造方式,我们可以将基础设施转变为兼具韧性与可持续性未来的基石。解决方案犹如“三条腿的凳子”——通过平衡创新材料、先进设计方法和可持续施工实践,打造既耐久又环保的基础设施体系。
01 设计
当前,许多基础设施设计的使用寿命为200年。通过采用这种前瞻性设计理念,高速公路、隧道、水坝和港口等设施的使用寿命有望达到150年甚至更长。其优势显而易见:更持久的基础设施意味着更少的维修频次、更低的损毁风险,以及长期显著的成本节约。设计师应采用最先进的混凝土防水技术和耐久性解决方案,将可持续性与结构寿命提升至新高度。
02 优质材料
耐久性是可持续性的核心要素,而使用混凝土外加剂等高性能材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。多年来,混凝土外加剂因其抗腐蚀、减少碳排放等特性而广受欢迎。过去,建筑结构更注重短期成本节约,而非长期耐久性——这种观念已经过时。明智的建造商逐渐意识到,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减少所需的水泥量以及浇筑和硬化所需的时间,从而降低人工劳动力成本并缩短施工周期,为构建可持续性、耐久性的建筑结构提供了经济驱动力。
03 施工工艺
耐久性建筑需要熟练技能的承包商、优质的材料和可靠的材料供应商——这种“三条腿的凳子”模式是打造耐久性工程的关键。凯顿国际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支持、专业培训和优质产品,以确保外加剂的正确施工和管控。即便采用最优材料,若缺乏精湛施工工艺加持,性能优势也将无从发挥。因此,所有参与混凝土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规范培训,并获得供应商的强力支持。
可持续性对基础设施的耐久性至关重要。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突破,使我们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,得以构建兼具耐久性与环保性的防水解决方案。通过整合创新设计理念、顶级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与专业的施工团队,能够打造出持久的基础设施,为可持续未来奠定坚实基础。
上一篇: 技术支持助力实现更好的建筑项目成果
没有了,已经是最新文章